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我趁隙拜读了杜太超的《美丽有约:一位美容外科医生的手记》一书(以下简称《美丽》)。一经开卷,美容手术的墨香扑鼻而来,美容就医者的微笑映眼生辉,爱美的旋律悦耳绕梁……人生的崇高审美情趣油然而生。
《美丽》,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8年出版。作者杜太超,北京黄寺美容外科医院的副主任医师、硕士,现役军人。《美丽》就是这位从事美容外科专业实践近20年的美容外科医生关于美丽和美丽心灵的手记。然而,它并不是作者平日手记的简单汇编,而是作者个人的“美丽有约”之网的百花集锦之一。这可谓是美容医学界的众多个人网站中的一个优秀的先例。
《美丽》用部分篇幅对美容外科专业中的常见美容问题作了许多有益的咨询和解答,这是社会人群所迫切需要的。但是,引我入胜的却不是这些,而是作者从美容外科的专业角度,对众多爱美女性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进行的精辟的剖析,对美容外科专业领域所蕴含的人文情趣和社会效应等描绘得淋漓尽致,饱含着丰富的学科内涵。《美丽》是怎样揭示这些丰富的学科内涵的?我的体会主要有四:
首先,作者以一种美的眷恋情怀,深沉的审美诗意,特有的流畅笔触,绽放了自身从事的美容外科学专业实践中的人文精华,描绘了一道道活生生的“人体美雕塑”的幻梦般的彩虹,弹奏了一曲曲美容医学的高雅而又美妙的乐章。
其次,作者善于借题发挥,借人之文而作文。试举两例为证:
例1,《美丽》的“月牙泉的涟漪”节。一位45岁的中年女子,经杜医生的美容手术而得以年轻化许多。她在此后的“春心”荡漾之际,给杜医生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书信,寄来了一本最新的个人影集。《美丽》作者因此有感而发地给这位女子的网络取名为“月牙泉”,并借题发挥,借其信文而写作了书中的这一节。全节字句令读者感慨万千。
例2,《美丽》的“四季花园”节。某杂志的一位女主编,一名专业文学工作者。她受另一女友的重托,在浩瀚的网络世界里寻觅到杜医生的“美丽有约”网站。她在连续阅读网站之后,津津乐道地将她个人的审美感悟和一些女友群体的审美感悟融为一体,用春夏秋冬四季美感的演变特征来比喻她对“美丽有约”网的感悟的不断升华。她把“美丽有约”网的明媚春光、盛夏绿阴、秋收喜悦和冬韵之情趣描绘得惟妙惟肖。她进一步引导杜医生漫步在一个四季花园的仙境中。《美丽》作者就地取材,认之为“妙笔生花”,并借用了这位杂志女主编的美意,进而阐述自己被“四季花园”陶醉的美丽情景。读后,令人流连忘返。
其三,作者学科情感深厚。我提请读者注意《美丽》作者在“序”中的一段话:“在我看来,一名优秀的美容外科医生,应该是有精湛医术和纯正医德的医者,应该是一名能够将美容外科与社会行为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的社会学者。此外,还应是一名了解求美者心理特点,能够给他们的心理以良性疏通和引导的心理学者。”一语道破天机:简明扼要地揭示了“当代美容外科学”与“现代整形外科学”这两门交叉学科的本质差异。紧接着,《美丽》作者表示“这是我在长期工作中得到的感悟,也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标”。其学科情感,清澈见底!
其四,作者具备一位美容医学工作者的天职。我非常欣赏《美丽》作者在“序”中的最后一句话:“时光会逝去,但美会留下。让过去可以留在今天,让今天可以永远绵延!让美丽与生命同在!”说得太对了!
今天,我们必须从更大、更高、更远的目标上来品味“美丽与生命同在”的两层含义:
一是美丽与任何个体人的生命同在。这与本文笔者曾著文论证过的“生命是人体美的载体,健康使人体美增艳,疾病和衰老使人体美退色,死亡使人体美消失”的道理一脉相承。
二是美丽与全人类的生命同在。地球和人类是永恒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类的爱美之心势必随着地球和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永恒而永恒。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生命力就根植于人类永恒的爱美之心中。
《美丽》作者,不仅恪守一名美容外科医生的临床职责,而且在实践中体现他也是一名善于给求美者以良性心理疏导的美容心理医生,同时还是一名能够将美容外科专业实践与社会行为联系起来的美容医学社会学的学者。他既用医术给人以美,又用墨香施美于人。
给人以美,施美于人,造福人类,是美容医学工作者的天职。新世纪的美容医学工作者们在尽此天职的同时,自己也美在其中,乐在其中。
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安宁庄西路9号院25号楼3层3-309站长统计
Copyright © 2016 北京黄寺整形美容技术中心